第452章 官家病了
总而言之吧,乱七八糟的事情,半点不敢马虎。 双方都是既忙碌,又认真,半点不敢犯错,有时候甚至还据理力争,谁都不愿意吃亏,彼此吵得面红耳赤,好不相让。 有人要问了,两边的老大都点头了,觉得事情可行,下面就随便应付一下,用得着这么麻烦吗? 这就是不懂国家相处之道了。 比如说榷场位置,是设在大宋,还是设在大辽,或者是在两国中间? 榷场发生了偷窃,由谁负责?宋人偷窃了辽人,辽人偷窃了宋人,宋人偷宋人,辽人偷辽人…… 还有,双方往来文件,是用汉文,还是契丹文?两种文字都存在,谁先谁后…… 诸如这一类的争执,不下数百项之多。 就这么说吧,如果上面不愿意谈成,随便找一件事,都能吵个一年半载。 当然了,上面想促成,下面也需要争执一番,不然怎么体现自己的价值。哪怕赵桓也不敢随便催促,不然以后在某些问题上吃亏了,难道要他背丧权辱国的罪名? 天子、宰执、办事官吏……在这个庞大国度里,从上到下,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,分享属于国家的权柄。 坦白讲,赵桓还挺高兴的。 尽管他知道这样会被人窃取权力,但是说到底维护一个国家,不是天子一个人能做到的,只要下面能基本遵照赵桓